你能找到他们吗?自然界的伪装高手们(组图)

Sunday 23 January 2011


  一只马来西亚兰花螳螂与身边的花丛完美融合在一起,它在耐心等待猎物自动送上门来




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的马索亚拉半岛国家公园,一只叶尾壁虎趴在长满青苔的树干上

一只善于伪装的椒花蛾(peppered moth) 趴在德贝郡海德家后院的白桦树干上

一只小提琴螳螂(Violin Mantis )趴在一堆枯叶中间,很好地伪装了自己

一只狭口蛙躲在马索亚拉半岛国家公园的青苔里

在天空岛,这只海蝎子利用岩石池子伪装自己


这只兰花螳螂蹲坐在花丛中,与身后的背景完美融为一体,它正在守株待兔,等待猎物自动送上门来。这只生活在马来西亚的昆虫是27岁的摄影爱好者、英国诺丁汉大学生物摄影学系教师亚历克斯·海德拍摄的几种变色龙生物之一。

海德拍摄的这些照片展示了伪装生物的神秘世界。从马达加斯加岛的雨林到他在德贝郡的家及其花园,他照片里的这些变色龙生物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他说:“观察这些生物是如何很好地伪装自己,是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给这些动物拍照的关键,是要清楚它们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和在不同环境下最有可能会在哪里出现。”在这些照片里,有一只模仿树皮的叶尾壁虎。

海德说:“叶尾壁虎很好地模拟了它藏身处的树皮的样子,不仅颜色相像,就连皮肤上的花纹都很接近树皮的纹理。要是它们不擅长伪装,这些动物很快就会被天敌吃掉,根本没机会把它们的基因遗传给后代。雨林里的生物密度很大,叶尾壁虎有很多天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在这些珍贵的生存环境看到那么多擅长伪装的动物。随着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被砍伐的越来越多,这里的生存竞争变得也越愈来愈激烈。”

在这片远离非洲海岸的小岛还没遭受人类蹂躏的时候,它的森林覆盖率大约是90%。而现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始森林覆盖率仅为大约7%。过去50到60年间,该岛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原始森林。而保护区的面积仅占不到该岛总面积的2%,剩下的大部分森林仍处于危险之中。海德说:“马达加斯加岛的伐木和栖息地丧失速度令人担忧。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向人们展示这些雨林生物对栖息地的依靠,这是一些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悉心呵护它们。”

海德说:“我认为拍照是鼓励公众关爱自然的一种有效方法。照片比图表或数字产生的影响更大,它能非常生动地向不同社会背景和年龄的人群展示大自然面临的问题。”不过海德最热爱他在英国所从事的工作。他在诺丁汉大学生物摄影学系任教。他说:“人们通常并没意识到科学里的艺术理念其实在环保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门课程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进入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做出更大贡献。英国有很多有趣的自然历史有待人们去了解。”

海德拍摄的所有有关伪装的蝴蝶照片,都是在他家后花园拍摄的。他说:“在英国很容易看到当地的野生生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考虑是否有必要去国外看这些壮观场面。我希望这些照片能让人们意识到,其实英国有很多东西可看。尽管我是一名旅行摄影师和一名教师,但我清楚飞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我能在自家后院拍照,那不是更好吗?我认为,如果人们能抽出点时间趴在地上仔细看一看下层丛林,他们会吃惊于有那么多生命生活在那里。”你可以在www.alexhydephotography.com查看更多海德拍摄的照片。(孝文)

2011年首次北极光:形状奇特犹如外星日落(图)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2日报道,下面这些图片展示的是2011年第一次北极光展的一部分,这次极光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是由剧烈的太阳活动造成的。极光达到峰值时,远在北爱尔兰的人都能看到这种精美绝伦的自然景观。

  1.新年极光
新年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特罗姆索附近山区出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次极光一直持续到今年的第二周,第一周剧烈的太阳活动生成的太阳风(其实是带电粒子)导致极光形成。当带电粒子沿地球磁场线运行时,就会形成美丽的极光。带电粒子撞到极区大气层,受到刺激的空气分子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力。

 2.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
科瓦罗亚岛(Kvaloya)天幕(图片提供: Fredrik Broms)


1月8日,挪威北部科瓦罗亚岛的上空出现像花环形状的北极光。2011年前几周的北极圈周围的极光活动在1月7日和8日达到峰值。不过在接下来的很多天里,高纬度地区的天空仍有极光出现。1月12日在挪威特罗姆索附近,极光从下午6时开始,一直持续了12小时。据spaceweather.com上的一份报告说,在极光活动达到峰值时,它们是如此明亮,甚至远在北爱尔兰都能看到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3.小屋上空的极光
小屋上空的极光(图片提供:Peter Rosén)


1月7日,瑞典北部阿比斯库的一座小木屋上空充满美丽的淡绿色极光。摄影师彼得·罗森说:“整个天空看起来像可怕的地狱一样被分开。天空里的红色、蓝色和绿光像翩翩起舞的舞蹈王后。”引起极光的太阳喷射物还能引发地磁暴,后者可对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地球轨道里的卫星和地面上的通讯及输电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4.犹如外星日落
犹如外星日落(图片提供:Ruslan Akhmetsafin)


1月8日,形状奇特的北极光使偏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平线看起来像是外星世界。大气里的原子类型和它们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极光会是什么颜色。人们看到的极光大多都是淡绿色。这是因为这些极光是由位于较低海拔(大约距离地面100到300公里)的氧原子产生的。蓝色和紫色极光是由氢和氦等较轻的气体生成的,较低水平的氮气会使绿色极光幕布的底部形成红色边缘。

5.天桥
天桥(图片提供: Thilo Bubek)


1月7日,挪威北部索马罗亚(Sommaroya)上空出现的一条弯曲的极光,看起来像是附近一座灯火通明的桥。天空里出现的幕布状、弧状和带状光影展又称北极光或者南极光,发生在北半球的称作北极光,出现在南半球的是南极光。(秋凌)

14大仿生发明:声波手杖源自蝙蝠声波导航(图)

Thursday 20 January 2011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在科学领域同样如此,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大自然身上获得灵感,比如能够像鸟类和蝙蝠一样在天空中振翅飞翔的侦察相机,拥有壁虎足垫一样粘附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垂直的光滑墙壁上攀爬等。以下十四种仿生发明技术的创新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的动物和人类身上,充分体现了大自然无与伦与的神奇力量。

1.模仿大象鼻子的机器人手臂
模仿大象鼻子的机器人手臂


机器人总是受到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它们可以为机器人的动作提供越来越复杂的计算。如下这种设计或许可以让机器人拥有更灵活、更柔韧的动作:一个根据大象鼻子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新型仿生机器处理系统--“仿生操作助手”。“仿生操作助手”由德国工程公司费斯托公司研制,它可以平稳地搬运重负载,原理在于它的每一节椎骨可以通过气囊的压缩和充气进行扩展和收缩。

2.源自蝙蝠的太能阳侦察机

源自蝙蝠的太能阳侦察机


蝙蝠竟然也可以成为侦察设备的创意源泉。美国军方慷慨解囊1000万美元,资助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研制蝙蝠型太阳能自动侦察机。这款自动侦察机长约6英寸(约合15厘米),拥有一个透明的头部,其中装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它还拥有一对像蝙蝠翅膀一样的飞行翼。仅仅依靠1瓦特的能量,它其中的相机就可以搜集大量的侦察数据。

3.鸟类头骨帮助科学家研制出更轻、更坚固的建筑材料

鸟类头骨帮助科学家研制出更轻、更坚固的建筑材料


为了设计出一种高效的仿生材料,建筑师安德列斯-哈里斯曾经专门研究过动物的骨骼,尤其是鸟类的头骨。哈里斯表示,“一般说来,头骨拥有强大的防撞击结构,同时它们也非常轻,可以对其中最重要的动物器官进行有效的保护。这种物理特性可以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哈里斯在一个大型帐蓬上测试过这种材料,他认为这种设计也可以应用于汽车之上。

4.子弹头列车设计灵感来自翠鸟的喙

子弹头列车设计灵感来自翠鸟的喙


翠鸟从空中一头扎入水中,不会溅起任何水花,这主要归功于它那特殊形状的喙。日本工程师们意识到,同样的形状可以解决日本超高速子弹头列车所面临的一个烦人问题。此前,这种列车在驶离隧道时会产生音爆现象。列车在高速行驶中,前部“鼻子”形成的风墙不仅仅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而且还会减慢列车的速度。而根据翠鸟喙部形状设计的新型列车“鼻子”可以消除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列车能效提高20%。

5.源自猫大脑的仿生计算机
源自猫大脑的仿生计算机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即使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法像猫那样能够识别出人类的面部。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决定研究猫的大脑以研制一台智能计算机。现有的计算机以线性模式执行代码,而哺乳动物的大脑则完全相反,它们可以同时处理许多事务。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电路元件,这种设备可以像仿生神经键一样处理事务。它可以记住通过的电压数,这与动物大脑中的记忆和学习功能相似。密歇根大学计算机工程师卢韦认为,这种创意比仿生人类大脑更具现实意义。



6.模仿蝙蝠声波导航功能的声波手杖
模仿蝙蝠声波导航功能的声波手杖


众所周知,蝙蝠可以在漆黑的空间里利用超声回声自由飞行,超声回声可以帮助它们定位障碍物的位置。声波手杖就是模仿了蝙蝠的声波导航功能,它可以警告盲人路上遇到的障碍物。每一根声波手杖上都拥有无数的传感器,甚至可以帮助盲人发现比头部还要高的障碍物。

7.仿生人类耳朵的无线电芯片

仿生人类耳朵的无线电芯片


这种无线电芯片比人类设计的任何频谱分析仪都要快,而且它几乎不需要电能。这种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就在于它模仿了人类的耳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耳蜗转换声波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声波在内耳中产生机械波,它可以激发微型毛发电池从而产生电信号。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人造耳蜗无线电芯片就是采用了这种设计原理。这种芯片可以接收手机、互联网、收音机和电视等多种信号。

8.模仿鸟类的微型飞机

模仿鸟类的微型飞机


当你发现自己的房子上空出现一个小型的飞行物时,不要以为它肯定是普通鸟类或蝙蝠,它也有可能是一架微型飞机。名为“RoboSwift”的微型飞机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制,它是根据雨燕的生物学特征设计的。众所周知,雨燕是一类飞行速度极快的鸟类。在“RoboSwift”微型飞机上装上侦察相机,可以用来研究其他鸟类,甚至还可以对人类活动进行侦察。风洞试验发现,它不仅仅可以像鸟类一样快速飞行,而且还拥有向后收起羽毛的功能。

9.模仿壁虎的粘性机器人

模仿壁虎的粘性机器人


如果没有吸盘,机器人如何在垂直、光滑的物体(如玻璃)表面攀爬呢?而使用吸盘速度很慢,效率很低。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马克-库特科斯基研制了一种“粘性机器人”,其设计灵感就源自壁虎足垫上的小刚毛。壁虎足垫上长有数以百万计的小刚毛,小刚毛还拥有细微的分叉尖端,它们可以与物体表面的分子结合,产生强大的粘附力。这种粘附力可以帮助壁虎自由地在垂直、光滑的物体表面攀爬。

10.鹿角结构成为制造超强工业材料的原理
鹿角结构成为制造超强工业材料的原理


鹿角为什么会如此坚硬?英国约克大学科学家也无法确定鹿角的湿度是否会对其强度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家们对鹿角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的标本分别是决斗前的鹿角和决斗后被切开的鹿角。在决斗前,需要鹿角处于最坚硬的状态。研究人员发现,在决斗前阶段,鹿角会变得十分干燥。干燥、坚硬的材料通常都易碎,很容易折断,但是鹿角事实上却比人类的骨骼硬2.4倍。这一发现似乎解决了工程师们的一个难题:应该可以制造出一个既硬又干的材料。鹿角的结构极有可能成为制造超强工业材料的原理。



11.人类牙齿结构与航空科技
人类牙齿结构与航空科技


人类牙齿的强度只和玻璃差不多,但为什么它们能够在几十年中经受各种坚硬物的磨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对数千颗人类牙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在压力下牙齿的外层拥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一个微裂纹网络,而不会产生巨大的裂缝。一段时间后,这些微细的裂纹又可以自动愈合。如果工程师们能够在某种合成材料中找到这种不稳定的多层结构,并以某种方式进行复制,就可以研制出一种更轻、抗撞击能力更强的航空材料。当然,这种自愈合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实现。

12.壁虎眼睛与未来隐形眼镜

壁虎眼睛与未来隐形眼镜


壁虎的足垫并不是让工程师们获得发明灵感的唯一器官。科学家们发现,壁虎的眼睛中拥有一系列截然不同的中心区,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夜间看清颜色。这种能力很少在其他动物身上发现。这些区域分别拥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使得壁虎的眼睛成为一个多焦点光学系统,不同波段的光线可以同时聚焦于视网膜上。因此,壁虎眼睛的灵敏度比人类的眼睛高出350倍,它们可以聚焦不同距离的各种物体。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制更高效的相机,甚至可能研制出多焦点隐形眼镜。

13.东方知更鸟羽毛与新一代光学材料

东方知更鸟羽毛与新一代光学材料


雄性东方知更鸟拥有亮丽颜色的羽毛。不过,与自然界其他大多数颜色不同,雄性东方知更鸟羽毛上的颜色并不是由色素形成的。这是由一种类似于啤酒泡沫自组合方式的纳米结构产生的蓝色阴影。不同的物质在变得不稳定并开始相互分离时,就会产生一种“相位分离”现象。本质上讲,这些颜色的形成过程与“相位分离”的方式是一样的。随着羽毛的生长,羽毛中的颜色生成结构会像活细胞中的水泡一样生长。这些复杂的光学结构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是充满气泡的海绵,它们可以用来研制新一代光学材料。

14.人类眼睛与宽视野相机

人类眼睛与宽视野相机


人类眼睛的曲面比任何相机都拥有更宽的视野。对于工程师们来说,挑战在于如何将微电子元件安装到一个曲面上,同时又要保护不损坏它们。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黄永刚和伊利诺斯大学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发明了一种曲形相机,这部相机与人类眼睛的大小、形状和原理都几乎一样。科学家们同时研制了一种类似网丝一样的材料,将电子元件固定于曲面之上。这一技术将摄影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新型相机将使得镜头中的全部场景更清晰,而不像现有的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那样中心清晰而两旁景物较为模糊。此外,该技术还有可能推动未来人造视网膜和仿生眼睛的研制。(彬彬)

一周太空照:太阳巨型喷流高度与地球相当(图)

Wednesday 19 January 2011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过去一周太空图片精选,包括日环食、土卫七、泻湖星云、三角座星系在内的精彩太空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太阳气体喷流
太阳气体喷流(图片来源:SDO/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1月6日公布,中右侧的针状体是从太阳表面喷出的太阳气体喷流,高度相当于地球直径。根据一项新研究,这些高耸火焰内的气体温度远远超过此前的发现。太阳的外层大气或者说日冕的温度可达到100万华氏度(约合56万摄氏度),远远超过表面温度。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可能帮助揭开日冕温度的谜团。


2.日环食
日环食(图片来源:Hinode/XRT)


1月4日出现的日环食,由日本“日出”卫星拍摄,此时的月球几乎完全遮住太阳。日环食发生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较平常稍远一些,因此看上去比发生日全食时稍小,太阳的边缘清晰可见。


3.恒星搜索
恒星搜索[图片来源:NASA/ESA(左,,中);DLR/NASA/SOFIA(右)]


美国宇航局的SOFIA(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的英文缩写)望远镜安装在一架改装的波音747上,能够探测到当前的陆基和空基望远镜无法探测到的一系列红外波长。SOFIA拍摄的梅西耶42星云周围区域的中红外照片(右侧)揭示了一个明亮的星团(右上),但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的照片中——左为“哈勃”拍摄——这个星团却被尘埃云遮住,无法露出真容。宇航局表示,借助于探测到中红外波长这种能力,SOFIA项目组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恒星和行星如何形成,有机物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以及银河系中央的黑洞特性。


4.坑坑洼洼的土卫七
坑坑洼洼的土卫七(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在2010年11月28日拍摄,10日对外公布,呈现了土星的最大卫星——形状不规则的土卫七“许珀里翁”,表面布满凹坑和裂缝。“卡西尼”号过去收集的数据促使科学家得出这样一种推测,即土卫七的陨坑内含有碳氢化合物分子。

行星科学家戴尔·克鲁伊科沙克在2007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分子如果嵌入冰中并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便会形成生物学意义上的分子。虽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发现了生命,但这种现象却说明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基本化学条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5.星系全身紫外照
星系全身紫外照(图片来源:NASA)


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2008年拍摄,呈现的是三角座星系。宇航局的斯蒂芬·伊姆勒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拍摄的细节最为丰富的星系全身紫外照。宇航局10日宣布,三角座星系距地球300万光年,隐藏在不可见“弥漫星际带”背后的神秘分子“指纹”最近终于被探测到。目前,科学家正对这个弥漫星际带进行编目,希望能够确定与每一种弥漫星际带有关的分子。他们表示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行星、恒星和生命的形成。
6.泻湖星云
泻湖星云(图片来源:NASA/UCLA)


图片由美国宇航局广域红外探测器获取的数据合成,1月6日对外公布,呈现了泻湖星云的美丽景象。泻湖星云又称梅西耶8,中部的大型圆形云色彩缤纷,非常壮观。这个星云的宽度大约在100光年左右,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少数“恒星托儿所”之一。星云内存在大量巨大而炙热的恒星,发出的强辐射像雕刻家一样影响周围云的形状。(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NASA警告:一生遇不到幾次!2013太陽風暴要來了

Saturday 15 January 2011
 NOWnews 今日新聞
記者鮑蓉蓉/編譯


  • NASA發出最新警告,表示太陽風暴即將在2013襲擊地球。(圖/擷取自網路)



美國太空總署NASA警告,太陽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從深睡中甦醒」,時間預計是在2013年,屆時太陽火燄所散發的磁能將使地球面對一場「太陽風暴」,上至衛星,下至手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並且會有很大塊的區域面臨停電危機,修復期以及期間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計。

NASA的太陽物理部主任費雪(Richard Fisher)表示,雖然在幾年前就有科學家出面警告這場太陽風暴的危害性,但NASA再度發表聲明,以提醒各國政府以及民眾做好準備,費雪發出的聲明也是NASA截至目前為止最為詳盡的警告。

已經在NASA工作20年的費雪表示,這場風暴會使太陽溫度遽升至攝氏5500度,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遇不到幾次這樣大的太陽風暴。

太陽活動是有週期性的變化,目前有2個是很清楚地被觀察到的,分別是每11年的「黑子週期」以及每22年的「磁場週期」,而這2個週期將同時在2013年達到活動高峰,達到高峰的磁能以及黑子數將引發這場太陽風暴。

費雪警告,太陽風暴襲擊地球的方式會像閃電般迅速,但後果深遠,地球磁場將受到太陽火焰的影響;雖然機率不大,但最糟的情況就是地球上將會有一大塊區域面臨無電可用的情況,並長達數個月。

因地球磁場受到影響,衛星導航系統將無法作用,空中交通也會大亂,人類依賴的電子產品像是手機、電腦或是iPod也將故障,嚴重性甚至蔓延至國家醫療、維安、急救系統;費雪建議,各國應開始做好應變措施,像是醫院需有備用電力系統。

費雪形容,面對太陽風暴就像面對即將來臨的颶風,雖然知道它何時來臨,但總是對它束手無策,因不知嚴重程度,也難以做好救災準備。

費雪預測,北歐以及英國的電網系統十分脆弱,因此將受到太陽風暴最直接的影響,將有可能長達數天無電使用,電子產品也無法運作。除此之外,太陽風暴也將重創全球經濟,程度比起紐奧良的卡崔納颶風還要嚴重20倍。



NASA警告:一生遇不到幾次!2013太陽風暴要來了。(圖/擷取自網路)

太阳遭遇彗星风暴:10天25颗彗星冲向太阳(图)

Thursday 13 January 2011
新浪科技


这是一颗SOHO探测器拍摄到的掠日彗星,它正冲向太阳。它最早由波兰彗星搜寻者迈克·库萨克(Michal Kusiak)发现  这是一颗SOHO探测器拍摄到的掠日彗星,它正冲向太阳。它最早由波兰彗星搜寻者迈克·库萨克(Michal Kusiak)发现
亚利桑那基特峰上空的池谷-关彗星。由罗杰·林迪(Roger Lynds)摄于1965年10月29日清晨亚利桑那基特峰上空的池谷-关彗星。由罗杰·林迪(Roger Lynds)摄于1965年10月29日清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3日消息,太阳刚刚经历了一次风暴——不是耀斑爆发,不是炙热的等离子体,而是一群冰雪球:彗星。
“这场彗星风暴始于去年12月13日,于当月22日结束,”卡尔·巴滕斯(Karl Battams)说。他来自华盛顿的海军研究实验室。“在那段时间内,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探测到了25颗冲向太阳的彗星,这实在太疯狂了!”
这种彗星被称为“掠日彗星”(sungrazers),它们并不罕见。SOHO 探测器平均每几天就会发现一颗。它们冲向太阳,并在太阳的高热下损失挥发性冰雪物质而分崩离析。不过,巴滕斯说:“在短短10天内出现25颗这样的彗星,这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彗星是10米级别的,大小相当于一间屋子或一幢房子,”马斯洛·奈特(Matthew Knight)说。他来自亚利桑那旗杆镇的洛威尔天文台。“不过,对于彗星来说,这可是很小的个头。”
SOHO探测器非常适合担任这项寻找掠日彗星的工作。飞船上带有日冕仪,它能遮挡太阳的光芒,制造人工日食,从而暴露出其附近天空中较为暗弱的天体,而这是地面上的望远镜无法做到的。每天,全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们会仔细检查卫星发回的图片,从中搜寻彗星目标。自从SOHO探测器1996年升空以来,通过这种方法已经找到了超过2000颗彗星。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
巴滕斯和奈特认为,2010年12月份的彗星风暴可能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掠日彗星风暴即将到来。其中有一些可能甚至大到肉眼可见,甚至白天也能看到的亮度。
巴滕斯说:“这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彗星体。”
池谷-关彗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65年它突然出现,迅速接近太阳,并在距离太阳表面仅45万公里处掠过。由于池谷-关彗星的彗核较大,直径超过5公里,因此得以逃过在太阳炙烤下被毁灭的命运。它也由此成为过去数千年来最为明亮的大彗星。日本的观测者们报告他们在清晨太阳的旁边看到了它的身影。不过,人们仍然发现它在近距离飞掠太阳之后分解成了至少3个碎片,并逐渐远离太阳。类似的例子还在1843年,1882年,1963年和1970年出现过,虽然没有这么极端。
这些掠日彗星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天文学家将它们称作“克鲁兹掠日彗星群”( Kreutz family)。这个名字源于19世纪的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鲁兹(Heinrich Kreutz),他是首位对这一彗星群进行研究的人。而在现代,对它们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要数哈佛小行星中心(MPC)的布莱恩·马斯登(Brian Marsden,1937-2010)博士了。他仔细计算了这一彗星群成员的轨道,认为它们应当源自一个单一大彗星的分裂产物,时间发生在12世纪,很可能就是出现于1106年的大彗星。根据马斯登的分析,明亮的池谷-关彗星,以及较暗弱的其他掠日彗星其实都是那颗大彗星产生的大小不一的碎片。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泽但尼克·瑟卡尼那(Zdenek Sekanina)和保罗·克达斯(Paul Chodas)分析了这颗被认为是掠日彗星母体的大彗星的解体模式。2007年,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报》发表了研究结果,认为还有更多更大的碎片正在“路上”。而奈特独立进行的数据分析也支持这种观点。
他指出:“自从SOHO卫星发射升空至今,一直有克鲁兹略日彗星增长的趋势。”在一张奈特发表于2008年的博士论文图表中,可以看到SOHO探测器在1997年发现了69颗略日彗星,而在2010年发现了200颗。“这种增长趋势是惊人的,是无法用SOHO的技术升级或彗星搜寻者们的技艺精湛来解释的。”
池谷-关彗星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彗星风暴作为前兆没人知道。
“在日冕仪被送上太空之后的这么多年里我们从未看到过真正的大彗星,”奈特说。“要知道,1965年的时候还没有SOHO卫星呢,当然也就没办法知道在池谷-关彗星出现之前究竟没有有过大量的彗星风暴作为前兆。或许出现过每年200颗的规模,或许是1000颗。除非有更多的信息,否则我们没办法得知多久之后会出现一个大彗星。”不过巴滕斯给出了一个建议:“请关注SOHO探测器的消息吧。”(晨风)

美科学家发现地球雷暴会喷射反物质云(图)



  通过望远镜观测雷暴天气的美宇航局科学家成功捕捉到从地球喷射到太空的反物质云
电子和正电子云穿过费米太空望远镜,造成其释放伽马射线
雷暴向太空释放粒子束的示意图


  美国科学家在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雷暴天气时,意外地发现了从地面喷射到太空的反物质云。这一现象产生于雷暴在绕地球周围活动时内部发生的反应。

  美宇航局科学家在利用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观测世界各地的雷暴天气时,发现了反物质云。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可以研究地面伽马射线闪光(TGFs),当反物质能量从雷暴内部释放出来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据估计,世界各地每天大约会出现500次地面伽马射线闪光,但大多数探测不到,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也没对其进行过研究。

  科学家希望,这方面的研究将最终使他们对一种理论有深入了解,即反物质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约瑟夫·德维耶说:“虽然费米太空望远镜无法看到雷暴天气,但它却通过磁场与其建立了联系。地面伽马射线闪光产生了高速运行的电子和正电子,接着,它们又来到地球磁场,撞击费米太空望远镜。”

  阿拉巴马大学费米伽马射线爆发监控小组成员迈克尔·布里格斯(Michael Briggs)在1月10日西雅图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他说:“这些信号是雷暴可以产生反物质粒子束的第一个直接证据。”科学家长期以来就怀疑地面伽马射线闪光来自于雷暴顶端附近强大电场。

  他们表示,在合适的条件下,电场会变得足够强大,驱使电子向上流动。一旦达到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空气分子的干扰下,这些高能电子会释放伽马射线。通常情况下,这些伽马射线作为地面伽马射线闪光被探测到。虽然费米太空望远镜设计用于观测宇宙中的高能事件,但它还能让科学家对这种奇异现象有重要的认识。

  自2008年发射以来,费米太空望远镜一直在观测整个天空和地球,迄今已发现了130次地面伽马射线闪光。美宇航局总部费米太空望远镜项目科学家伊拉纳·哈鲁斯(Ilana Harrus)说:“虽然在轨运行不到三年,但费米太空望远镜已经证明它是探测宇宙的奇妙工具。我们现在了解到,它可以发现距离地球越来越近的谜团。”

  反物质

  反物质是普通物质的镜像。正常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而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反物质的构成与正常物质正好相反,具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当物质与反物质相撞,两者会立即湮灭,释放出能量。

  自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反物质存在的理论后,它就成了科幻作品的主题。

  在《星际迷航》系列电视和电影中,反物质反应堆驱动“企业”号进行太空之旅,而在《达·芬奇密码》姊妹篇《天使与魔鬼》电影中,藏匿在罗马的反物质炸弹成为电影的主线。

  据悉,科学家使用反氢激光物理仪器,冷却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将其挤压至正电子云中。

  两种粒子结合形成反氢原子,磁场成功在六分之一秒内捕捉到反氢原子。

科学家呼吁各国出台计划应对外星人攻击(图)

Tuesday 11 January 2011
 新浪科技



科学家认为,外星世界的进化过程可能与达尔文理论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外星生命可能拥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学分子,可能也拥有暴力倾向。  科学家认为,外星世界的进化过程可能与达尔文理论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外星生命可能拥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学分子,可能也拥有暴力倾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辑》近日出版了一期“地外宇宙”主题特刊,英国剑桥大学等多个著名学府科学家纷纷以此为主题撰文呼吁,各国政府都应该出台一个相当的行动计划以应对地球被外星人攻击问题,联合国外层空间和平利用委员会适合用来专门负责处理“地外事务”。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外星人真的出现,地球人无法保证它们是友好的,因此必须要制定详细计划处理地外问题。科学家们的观点仅仅是近期出版的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辑》“地外宇宙”主题特刊的一部分。在“地外宇宙”主题特刊中,科学家们考虑到了寻找地外生命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天文学和生物学,到政治以及宗教等。
  英国开放大学科学家约翰-扎尔内基教授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科学家马丁-多米尼克博士在“地外宇宙”主题特刊简介中表示,“究竟是要根据负责任的科学家的建议而准备恰当的应对程序,还是根据政权的利益和机会主义来做准备?通过全球的努力,在一个合法的国际政治团体内,建立起一个总体框架,或许可以避免因各国缺乏相当的行动计划而出现的协调等问题。”两位科学家声称,联合国就是一个现成的机构,在联合国外层空间和平利用委员会中适合建立这样一个论坛。
  科学家们表示,外层空间和平利用委员会各成员国应该将“地外事务”列入各自的议事日程,并建立起相似的机构来处理近地天体带来的威胁,如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等。英国剑桥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西蒙-康威-莫里斯则认为,任何计划与外星人进行联系的人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外星世界的进化过程可能与达尔文理论本质上是一样的。在“地外宇宙”主题特刊中,莫里斯撰文表示,“宇宙中其他任何地方的生命都有可能与地球生命有着重要的相似性,尤其是如果它们来自类地世界,那么它们就可能拥有与我们相似的生物学分子。这就意味着外星生命可能很像我们人类。毫不掩盖地说,它们甚至可能也拥有暴力倾向。”
  美国加州太平洋路德会神学院系统神学教授泰德-彼德斯则在思考如果与外星生命建立起了联系,世界宗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传统理论中,如果地外智能的存在被证实,那么地球宗教将会崩溃。彼德斯解释说,“因为我们的宗教传统是用现在已经过时的古老世界观点来阐述它们的主要信仰,因此新的震憾性理论是否可能冲击我们的教条?外星生命的发现是否能够让地心说的宗教信仰者放弃盲目自大的心理?传统的宗教将人类列为最高等级生命,但如果我们遇到了比我们更智能的外星生命,那人类是否会失去优越感?”
  不过,彼德斯在论文中总结认为,地球上的主要宗教将会完好无损地存在下去。“神学家将会发现自己没有失业。事实上,他们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更宽的造神过程中重新阐述经典宗教观点。传统的神学家接下来肯定会变成天体神学家。我的预测是,与外星生命接触将会扩展现有的宗教观点。”(彬彬)

世界最大夜空图公布:总像素超1万亿(组图)

  新浪科技



科学家于11日公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夜空图,所呈现的细节超过以往任何图片。科学家于11日公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夜空图,所呈现的细节超过以往任何图片。
北银冠合成图。最大彩色夜空图通过将过去10年的700多万幅2.8兆像素图像拼接在一起获得,像素超过1万亿。  北银冠合成图。最大彩色夜空图通过将过去10年的700多万幅2.8兆像素图像拼接在一起获得,像素超过1万亿。
南银冠合成图,由数百万幅图片合成。南银冠合成图,由数百万幅图片合成。
朴次茅斯大学的丹尼尔·托马斯博士将这幅图片称之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免费品之一”。朴次茅斯大学的丹尼尔·托马斯博士将这幅图片称之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免费品之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11日,科学家公布了迄今为止的最大夜空图,用前所未有的细节呈现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公众可以免费获取这幅夜空图,它也因此被称之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免费品之一”。
  这幅图片是国际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III(以下简称SDSS-III)不懈努力的结晶,所有人均可免费获取。通过这幅图片,无论是职业天文学家还是平民天文学家都可上演新发现。科学家将过去10年获取的700多万幅280万像素的图像拼接在一起,最终打造了迄今为止的最大夜空图,像素超过1万亿。
  这幅兆兆像素级图片非常巨大并且细节惊人,需要50万台高清晰电视才能完整呈现。朴次茅斯大学——参加这项计划的唯一一所英国大学——的鲍勃·尼科勒教授表示:“这幅图片是10多年工作的结晶,能够为多年内上演各种科学发现提供机会。SDSS-III是一项令人吃惊的计划,建立在最初的SDSS和SDSS-II勘测计划的遗产基础之上。这幅图片是数十年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数百人参与其中,得出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在提供公众可免费获取的数据方面,天文学界拥有丰富的传统。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我们一样喜欢这幅照片。”
  这幅图片是SDSS-III合作项目公布的新数据的核心,是在西雅图举行的第217届美国天文学会会议的组成部分。朴次茅斯大学发言人表示,这幅图片使用此前公布的数据拼接而成,是迄今为止合成的细节最为丰富的夜空图。借助于SDSS数据,人们发现了近5亿个天体,其中包括小行星、恒星、星系和遥远的类星体。
  除了公布最大夜空图外,科学家还公布了所有这些天体的最新最精确的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数据。朴次茅斯大学宇宙学与引力研究所的丹尼尔·托马斯博士也参与了SDSS-III。他形象地指出:“这是科学史上最大的免费品之一。此前雄心勃勃的天空勘测计划——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帕洛玛巡天计划——仍被作为一个参考,科学家希望最新的SDSS数据能够拥有类似的使用期。类似这样的图片成为Galaxy Zoo等平民科学项目的基础。共有25万来自普通公众的志愿者参与Galaxy Zoo,帮助分类了数百万个星系。利用SDSS图像,‘谷歌天空’等在线工具能够让任何人畅游宇宙。 ”
  最大夜空图使用的照片从1998年开始拍摄,使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照相机,具体地说,就是一个126兆像素的成像探测器,安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帕奇山顶天文台一架2.5米口径望远镜上。过去10年时间里,SDSS对整个天空的三分之一区域进行了扫描。借助于这幅新图片,科学家能够测量地球与100多万个星系之间的距离,为一项绘制3D宇宙地图的新项目——SDSS-III重子振动分光镜勘测项目提供数据。
  科学家希望这项计划能够帮助揭开暗能量的谜团,了解暗能量在宇宙中所占的比重。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大卫·斯库勒格尔教授表示:“暗能量是科学界面临的最大谜团,在试图揭开这个谜团的道路上,SDSS将继续扮演领路人的角色。” (秋凌)

仙女座如霓虹闪烁 银河系似火焰漩涡

Monday 10 January 2011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上周公布的一组太空照片,展现了日偏食、火星扇、仙女座星系等壮观的景象。

  1.日偏食


日偏食(图片来源:Thierry Legault)


  看过影片《星球大战》的人也许会产生这样一种恐惧,认为照片呈现的是西斯帝国入侵,而日盘顶部附近的微小轮廓正是可怕的钛战斗机。实际上,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不过是4日发生的日偏食,微小轮廓则是国际空间站。这幅照片在阿曼马斯喀特地区拍摄,拍摄时太阳距地球大约9300万英里(约合1.5亿公里),月球距地球25万英里(约合40万公里),空间站距地球310英里(约合500公里)。


2.蓝色泻湖

蓝色泻湖(图片来源:ESO)


照片展示的是距地球大约5000光年的蓝色泻湖星云,黑色的尘埃流蜿蜒穿过明亮的炽热气体。这幅照片于5日对外公布,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天文望远镜(VISTA)拍摄。当时的VISTA正在执行一项观测计划,拍摄细节空前的银河系中部区域照片。由于尘埃对可见光的散射,天文学家可通过红外研究观测到通常不可见天体发出的光线。例如,泻湖星云的红外照片便揭示了过去5年上演的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表明这个星云的恒星数量呈增多趋势。
3.烟熏日偏食

烟熏日偏食(图片来源:Aleksandr Yuferev, TWAN)


日偏食照片,4日在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拍摄,烟囱冒出的烟让日偏食显得有些暗淡和朦胧。由于月球遮住太阳的部分区域,地球上的我们便看到了日偏食。4日,欧洲大多数地区、北非、中东以及中亚地区均欣赏到日偏食景象。2011年将出现4次日偏食,4日的日偏食是第一次。
4.潮汐纹理

潮汐纹理(图片来源:NASA)


照片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3日对外公布。照片中,青绿色的深层海水好像树枝一样伸向较浅的巴哈马群岛潮滩。左侧面积较大的陆地是长岛西部地区。巴哈马群岛的大约700个沙洲、岛屿和环礁是巨大的大小巴哈马浅滩组成部分。潮滩的水下区域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则来自于海洋生物的骨骼残骸——被陆地间的水道“雕刻”成现在的模样。
5.火焰漩涡

火焰漩涡(图片来源:ESA)


在这幅细节达到空前程度的仙女座星系红外照片中,银河系的这个邻居好似一个燃烧的漩涡。仙女座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照片于5日公布,由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2010年12月拍摄。赫歇尔望远镜的“红外眼睛”至少发现了5个遥远的低温尘埃环,尘环所在的仙女座星系区域正是恒星形成区。据天文学家透露,其中一个环绕星系中心的巨大尘环可能在仙女座星系最近与另一星系碰撞时形成。


6.火星扇

火星扇(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


这幅伪色照片5日公布,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火星南极的粉红色地带装点着蓝色扇形结构。蓝色区域是微小的尘埃颗粒,也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浮质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冬季的结束,火星的底层季节性干冰开始蒸发。从干冰裂缝喷出的气体将浮质带到表面。较大的尘埃颗粒在指向表面风方向的扇形区域沉积,较小的颗粒则继续悬浮在上方。(孝文)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

测谎新技术:眼球测谎仪识别谎言(图)

眼睛不会说谎(供图:CFP)
眼睛不会说谎(供图:CFP)
意识无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图:Gettyimages)
新型眼球测谎仪(供图:Gettyimages)
意识无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图:Gettyimages)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策划:赵洁 撰文:许俏文 通讯员:卢赟凯

  眼球细微变化反映内心波动

  最近,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测谎工具——眼球测谎仪,即通过观察眼球运动的轨迹便能判断人是否说谎。研究人员让受测者在计算机上回答多个“是非题”,然后记录他们作答时的反应。眼球测谎仪的研究团队负责人、犹他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家John Kirch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在撒谎的时候要比说真话时“多花一点心思”,因此说谎的人会有迹象可寻,比如:说谎者的瞳孔会扩张,而且需要更多时间来阅读题目和回答问题灯。这些细微变化都在瞬间发生,需要精密复杂的模型和测量系统进行区分判断。

  John Kircher说,眼部追踪测谎技术和其他谎言识别技术在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技术通常都是测量一个人撒谎时的情绪反应,根据人情绪波动的各项生理反应数据,推断人是否说谎。而眼球追踪测谎技术则取决于人对某些事件的认知所做出的反应,针对受测者的认知反应。眼部追踪测谎技术从成本上只需传统技术的五分之一,同时不需要在受测者身上附加设备;一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操作眼部追踪测谎仪,而传统测谎仪需要特别受训的鉴定员来做检测。John Kircher相信他们的眼球跟踪测谎技术将来可以替代传统的测谎仪。

  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瞳孔大小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神经眼科副主任医师杨晖表示,眼球测谎仪的应用原理在于人的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瞳孔的大小变化。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开口,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它在亮处缩小,在暗光处散大。在虹膜中有两种细小的肌肉,一种叫瞳孔括约肌,它围绕在瞳孔的周围,主管瞳孔的缩小,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叫瞳孔开大肌,它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主管瞳孔的开大,受交感神经支配。

  杨晖说,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他的内心难免会情绪波动,这时交感神经就会起作用,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等,所有的这一切变化都是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例如当一名男子面对着心爱的女子时,他可以做到表面不露声色,但他的爱意会使得他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波澜,瞳孔也就随之扩散。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则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例如缩小瞳孔以减少刺激、心跳减慢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等。“瞳孔的变化肉眼很难观察出,但现在已经研制出一些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出来。例如在医学上也会用一种红外瞳孔记录仪来观察患者的瞳孔收缩变化,以判断眼睛有没发生病变。”杨晖说。

  眼球向右转动多为说谎信号?

  除了瞳孔的变化,眼球运动的轨迹也是眼球测谎仪判断是否说谎的一个指标。孩子说谎的时候因为心虚,所以脸庞发红,眼神闪烁,经常往下看。但大人说谎不仅不会脸红,甚至可以伪装出一副坦诚无比的样子。怎么能够判断他有没有在说谎呢?

  中国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学院认证的“NLP专业教练”邓隽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NLP的理论中,眼球转动的六个位置﹕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左下﹐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意义。在NLP中,右边代表将来,左边代表过去,上边代表视觉,中间代表听觉,下边代表感觉、理性思维,因此当眼睛转向左上方,表示在回想一些视觉上的记忆;眼睛转向左中方,表示在回想一些听觉上的记忆;眼睛转向左下方,表示在内心在进行一些理性思考,例如在思考 “3+3=?”;眼睛转向右上方,表示在思考未来;眼睛转向右中方,表示在想象一个声音,例如在想象询问某人问题时,对方会如何答复;眼睛转向右下方,表示正在体会一种身体上的感觉,例如体会着食指的感觉。

  如果你想分辨出一个人是否说谎,可以问一些必须要回忆才能想起来的细节,比如“那天你去买衣服的路上碰到了哪些人?聊了些什么?”如果对方不经思考就看着你的眼睛马上回答,他可能在讲述已经编好的谎言;如果他的眼睛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说明他可能在回忆真实的情况;如果眼睛先向上、后向右转动,说明他有可能正在编造谎言。

  邓隽元说,这个眼球运动反应心理变化的理论适用于绝大部分人,但不是所有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左撇子,其左边和右边所代表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杨晖则指出,在两种情况下无法进行判断:一是如果被观察者得知会有人观察自己的眼睛时,他会刻意保持眼球不动,二是被观察者的眼球发生了疾病。

  传统测谎仪:量化无形的心理变化

  测谎原理

  “测谎”并不是检测谎言本身,而是要检测一个人想隐瞒时的心理反应所引起的生理指标的变化。因此“测谎”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测试”,其基本假设就是被测者在说谎时,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以及一些行为上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定位,面对这种道德冲突,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矛盾心理,进而导致自主神经的活跃;条件反射,当罪犯被问及一些与犯罪行为相关的问题时,容易产生与犯罪过程中相同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兴奋)。

  1921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市警察局的拉森组装了一台可记录血压、脉搏振幅与呼吸模式相关变化的便携仪器。约翰·拉森从 1921年到1925年做了很多测谎测试。上世纪30年代,拉森的助手基勒研制了新型的基勒测谎仪,皮肤电阻作为第三通道增设到基勒测谎仪中。这是第一台能把呼吸、皮肤电阻和心脏反应都组合在一个比较单元的测谎仪,设计者申请了专利,在美国军方、警方推广应用。皮肤电阻是通过测量人手心发汗的程度了解人心理紧张状态的变化;呼吸波是反映人心理变化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人紧张时,呼吸会下意识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深呼吸、呼吸节律加快或变慢等;人在紧张时,心跳加快,使脉搏波的收缩压上升。

  测谎过程

  邓隽元告诉记者,通常在正式测谎之前,测谎员要以非审讯的方式与被测试人进行谈话,例如测谎员会问被测试人:“1加1是不是等于2?”当被测试人回答“是”的时候,有关仪器和人会记录下被测试人“说实话”时的种种心理特征和身体反应的信息;接着测试员再问:“1加1是不是等于4?”这次同样要求被测试人回答“是”,并同时记录下被测试人“说谎”时的种种心理特征和身体反应的信息。被测试人“说实话”和 “说谎话”时的种种细微反应被测试仪器记录下来后,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接着才开始真正的测谎。

  当测谎员提出问题后,发现被测试人回答时表现出的反应信息与之前“说谎”时的反应信息相似,则会将其答案视为“疑似说谎”,进而作进一步的调查问话。结束后,测谎员再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最后的判断。

  撒谎的一些“微表情”:

  1.单肩抖动——不自信 。

  2.回答时生硬地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

  3.揉鼻子——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 。

  4.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

  5.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

  6.男人右肩微耸一下有可能是在说假话 。

  7.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

  8. 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链接:说谎时的生理变化

  科研证明,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会发生变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动作;还有一些生理变化由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而不易察觉,例如:

  呼吸系统: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

  循环系统: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面部、颈部皮肤苍白或发红;

  消化系统: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

  皮肤: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

  眼睛:瞳孔放大;

  肌肉:肌肉紧张导致说话结巴。

加拿大工程师设计水动力喷射背包时速35公里



  水动力喷射背包“Jetley Flyer”在伦敦泰晤士河上首次亮相,造价11万英镑(约合17万美元)


  “Jetley Flyer”利用一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通过管中喷射而出的水流驱动升空
工程师现场演示“Jetley Flyer”水动力喷射背包
这款未来派喷射背包与《玩具总动员》中的主角巴斯光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加拿大工程师设计出一款先进的水动力喷射背包,可以在距地面30米的半空中盘旋,时速达到22英里(约合35公里)。007系列电影或皮克斯经典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影迷花上11万英镑(约合17万美元),就能亲身体验高科技飞行器带来的乐趣。

  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国际船舶展上,这款名为“Jetley-Flyer”的喷射背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通过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将水排入一个开口朝下的管子,然后利用管中喷射而出的水流驱动升空,在伦敦东区EXCel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泰晤士河上揭开了神秘面纱。(孝文)

Blog Archiv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